|
2016-2-8 The StandNews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訂聯合聲明,97年中國收回香港,引發香港的移民潮。
乘著社會熱話,TVB開拍實況劇(Docu-drama)《綠卡何價》。內容是香港人如何想盡辦法獲取綠卡移民美國的故事。因為是真實事件改編,資訊性十分重的劇集,決定由製作資訊節目經驗豐富的監製負責,監製指派《香港早晨》一位編導操刀。劇集製作費用龐大,全實景,更遠赴美國三藩市拍攝。這一集與我無關。
《綠卡何價》完成製作後,大概公司認為資訊節目的導演拍攝劇集力有不逮,委派另一位戲劇組的高級編導拍攝另一個講述邪教的故事《誰來愛我們》。這位當年的編導,是TVB戲劇組已離職的當紅監製戚其義。
戚其義有自己的助導,但需要一名場記,監製派了我去幫他。
電視劇集製作跟電影不同,電影有『場記』崗位,電視沒有。但戚其義要用電影製作模式拍攝《誰來愛我們》,特別要求要有場記。於是,我跟了戚其義整個劇的外景拍攝。前期籌備和後期製作有他自己的助導,就不用我插手了。
這是我當助理編導時期唯一參與的電視劇。但是,我跟的是戚其義呀!就是一集電視劇,我從戚其義身上,學會拍攝劇集的方向。不能說方法,不可能就一集電視劇的經驗學會拍攝方法,但你找到方向後,繼續從這個方向琢磨學習,終能找到自己的方法。後來我過檔亞洲電視首次拍攝劇集時能輕易上手,不能排除靠當日跟隨戚其義得窺門徑。
場記要做的,不單是記錄拍攝鏡頭的次序、NG次數,還得把鏡頭的畫面細節、演員對白及動作寫下來。我從中觀察戚其義是如何拍,為甚麼這樣拍,還有怎樣指導演員。戚其義說我很有他當年做場記時的影子。
儘管我小心翼翼,還是出了一次錯。
有一場酒店房內的戲,劇情是成熟的女角挑逗少年的男主角,拍了大半,發覺男主角開首幾個鏡頭拿著的杯子,在後來的鏡頭不見了。
這是我的責任。因為我需要記下每一個鏡頭演員的動作,提醒下一個鏡頭是否連接。那怎麼辦?莫非要重拍一連串的鏡頭?攝影師正在無奈準備重拍時,我提出:加插一個Close-up(特寫鏡頭),是男主角鬆了手,杯子掉下來。因為當時女角正在挑逗他,年少的男主角一時意亂,手上的杯子跌下,合情合理,就不需要重拍其他鏡頭了。戚其義說:『都幾醒喎,算你救得番啦。』
對於《誰來愛我們》的拍攝,還記得有兩件事。
男主角是新人,很多NG。最多NG的一場戲多達41次,而那場戲是一個鏡頭直落,攝影師手提拍攝,演員向前走,鏡頭向後退。41次!當年的攝影機30多磅,可以想像攝影師多辛苦。之後重看畫面,演員經過多次NG,把原來的對白『隔籬街有人跳樓死』唸成『界限街有人吐口水』,成為是次拍攝一大笑話。
另一件是小事。當年邵美琪是戚其義女朋友,有次來探班。我不知她是誰,只知道是一名藝人,而且驚訝,戚其義有那麼漂亮的女朋友。是否當了導演就有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