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琪迹-邵美琪国际影迷联盟

搜索
楼主: 永远的Anson

[讨论] 播出讨论《天与地》@第二集桐桐出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集 (12/19)
振軒官司順利,雪薇找Kathy回家,全家團聚。俊雄載振軒找梓恩解釋,但振軒不敢面對。卓樺願將股份交還,條件是要以朗親口答應愛卓桐。於是,卓桐安排飯局,不料以朗突然收到梓恩簡訊,臨時爽約。以朗在酒吧枯等半天,未見梓恩現身。原來一切都是卓樺和俊雄安排。卓樺清楚梓恩在以朗心中地位,迫以朗離開卓桐,否則將對梓恩不利,以朗屈服。以朗對卓桐坦承一直都是虛情假意,亦承認當年的確殺害家明,卓桐心碎。梓恩喝醉,何督察要其翌日酒醒後到警局辨認紋身照。梓恩重回band房遇到以朗,以朗勸其放下過去。梓恩怒不可遏,刺傷以朗後離去。

第二十集 (12/20)
俊雄拿錢給福利會請食蛇宴,趁機宣傳,兆泉不以為然。以朗無生命危險,向警察誆稱被打劫受傷。雪薇打算舉家搬回加拿大,Kathy等不捨香港。俊雄帶振軒到醫院探以朗,俊雄認為梓恩已寬恕眾人,以朗則認為梓恩是無法下手對付好朋友,人生沒有出路,更讓人擔心。俊雄要海晴找雜誌社抹黑對手,兆泉知悉後怒責俊雄,痛心其走上歪路,二人激烈爭執,師徒反目。兆泉叮囑詠儀看緊俊雄,免其無法回頭。警方苦無證據,暫將家明案件關閉。耀彬又登門向佩玲示愛,但佩玲表明不介意被以朗欺騙,耀彬失望離去。俊雄選舉落敗,詠儀溫言安慰,俊雄後悔浪費十多年光陰。卓樺欣賞俊雄做人狠辣絕情,聘請其到公司上班。梓恩身心俱疲,請假暫時離開工作崗位。

第二十一集 (12/21)
年少時的振軒因爸爸突然去世而想退出band隊,最終被梓恩說服再留下來一年。Daisy在節目中讀出一位與梓恩同名同姓聽眾的來信,最後被台長責備及埋怨梓恩無故失蹤多月。振軒替卓樺的雀友Stella投資基金,Stella向振軒示好,雖被振軒拒絕但對他卻留下好印象。Stella的侄兒想俊雄替他買賣期指,俊雄欲了解卓樺的底線,被卓樺責備多事,應按本子辦事。卓桐因感情事煩惱,俊雄安慰她,卓樺見狀一凜。俊雄為息疑慮,故意在卓樺面前表現深愛詠儀。俊雄向詠儀訴說工作之苦,詠儀表示體諒。以朗重新夾band,在酒吧被耀彬奚落,以朗一笑置之。梓恩返港,Bowman接機又陪梓恩度過一夜。

第二十二集 (12/22)
俊雄因空肚子跑步而暈倒入院,詠儀大為緊張並勸告俊雄。海晴對同事的表現不滿,大發脾氣,兆泉上前安慰。卓樺與卓桐因卓桐玩一夜情而吵架,卓桐不滿卓樺多年來對她選男友的專制。卓樺與俊雄討論公司資金問題,卓樺告誡俊雄要聽她的指示行事。梓恩請來大財團領導人李先生做訪問,台長表讚賞但同事Rico則不認同。梓恩父因抄黑市期指欠下巨債,梓恩拒絕借錢。某財團願借場地給Dylan辦搖滾音樂節,梓恩表懷疑,Dylan責梓恩變得多疑。海晴因傷人而被捕,俊雄到警局保釋海晴,二人冰釋前嫌;詠儀懷疑俊雄與海晴有不尋常關係。俊雄從卓桐口中得知卓樺年輕時曾墮胎,憶起自己年少時向好友借錢給詠儀墮胎往事。

第二十三集 (12/23)
梓恩與眾同事吃喝的時候遇見舊情人Arthur,二人相對無言。Bowman上梓恩的家,梓恩的冷淡令他復合美夢幻滅。佩玲希望與以朗重新開始。耀彬在餐廳看見佩玲被老闆毛手毛腳,佩玲回以鄙視的眼神。俊雄讓卓樺姐妹和好,卓樺質問俊雄有何企圖。梓恩父到酒吧找以朗,道出俊雄令他欠下四百萬期指。梓恩到酒吧接喝醉父親回家,得知以朗在酒吧夾band。以朗再度留意股市,梓恩父在其指點下還清債務再賺取二十萬,俊雄得悉以朗重新夾band感詫異。俊雄遇見振軒,提議一起去以朗工作的酒吧,梓恩不約而同到達。卓樺因三雀友討論以朗、俊雄、振軒誰先提議吃人的事而大發脾氣,拂袖而去,回家途中想起與醫生的對話。
发表于 2011-12-9 1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後還是離婚啦
发表于 2011-12-21 00: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聞]2011/12/20 《天輿地》宣傳@Hard Rock Cafe:

http://www.maggieshiu.net/bbs/vi ... &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1-12-21 0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w_mag 于 2011-12-21 01:10 编辑

HKEJ news 20 Dec 2012
請注意紅圈裏的部分。Note the part in red circle.

发表于 2011-12-21 05: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版:
http://www.ihktv.com/qiqi-yi-zhou-xuming-site-top-day.html

戚其義頂天 周旭明立地

頭上一片天,腳下一片地;理想有多大,天地間就多大。無綫劇集《天與地》翻起巨浪,雖然收視下滑反映觀衆不接受改變。然而,監製戚其義、編審周旭明仍堅持拍自己的戲,正所謂「總需要,相信自己,汗血水,繪出天與地;儘管錯,讓我錯到死,別再講,大道理。」

《天與地》首周平均收視二十六點,第二周平均二十五點,第三周跌至二十三點;先敗於後宮鬥爭的《萬凰之王》、再敗於感情糾葛的《我的如意狼君》。香港大部分電視觀衆用行動證明,《天》劇並非他們那杯茶,監製戚其義和編審周旭明滋味肯定不好受。

電視人.堅持

《天》片無論構思或播映都拖拉多年,但幾年前的劇本居然還在今天激起浪花,可見社會和觀衆根本沒進步。「三年前我們想起多年前棄用的題材,於是拿來再用,構思是類似《創世紀》、《商戰》的片,人食人只是gimmick。到開拍時,考慮到鬥爭片太多,於是放大友情、現實世界的無奈,炮製出這套浪漫片,或坊間形容的文藝片。」周說。

題材大膽,拍攝手法新鮮,審批過程一點也不難。「我們賣橋,一買一賣,幸好公司肯放手讓我們去拍。」戚說。

《天》片放在倉庫幾年才解封上映,戚對此不願多講:「這可能是公司策略……旭明在微博寫過。」周接下去說:「可能高層覺得收視會有問題,於是放在較差的期。」從目前收視看來,高層對電視觀衆喜好的估算正確,但戚表示收視高低不重要,「某種片充斥市場,這次純粹給觀衆多個選擇。」

電視台.承擔

不少評論分析TVB劇集水平低落,都會批評TVB制度出問題,比如監製扼殺編劇創意。周卻不這樣認為:「這當然是制度製造出來,但我跟阿戚能拍這套片,同樣是制度使然。這個制度暫時失衡,所以我們成為小數。」周遇上阿戚這樣的好監製,坦言要感謝高層擋刀格箭,對方聽到連聲:「是呀!」這對合作多年的搭檔,去過亞視,又在無綫重聚,坦言TVB也有開明的高層。

周覺得TVB應該有文化上的承擔,而不是靠新電視台改變電視生態。「TVB應承擔絕大部分的文化責任,我不期望新電視台會有多少承擔,畢竟這只是他們的生意。當然市場競爭的出現,會刺激TVB挑起這個重擔。」風趣幽默的周,還開玩笑說:「公司內部沒機制向上頭表達抽象的說話,只能透過報紙發聲。」

周很希望TVB不要被觀衆牽着鼻子走,而是嘗試與觀衆互動,互相明白人需要進步,城市也需要進步。「既然我們是電子傳媒,各方面應該想想在賺錢之餘,想想辦法幫幫這個社會。」記者不覺得戴着帽子的周在裝偉大,他對節目製作的熱血早已在微博裏沸騰。

觀衆.品味

觀衆批評TVB粗製濫做才是虛偽,這其實是雞與雞蛋的問題。「這是整個香港的問題,電視台和觀衆都有責任。有時我們對公司的短視感不快,但這畢竟是商業機構。其實觀衆的要求又有多高?部分公司高層也知道這樣不健康;我們前線比較短視,只要有高層肯支持,我們就願意踩界,做一些一般觀衆不喜歡看的片,照顧一些希望有選擇的人。」《天》片播映以來惹不少非議,恰恰反映觀衆水平不高。

「這次居然發現有觀衆說看不懂,如果看得懂卻不喜歡,我們絕對尊重,說看不懂卻很好笑。我們拍的是通俗劇,演員也是當紅,拍攝過程也不隨便,不是矇查查的亂拍一通。」周坦言擔心這樣的反應,會令高層更認為拍傳統的片是對的,「這樣就祝大家好運!」「如果大家覺得免費電視頻道,不值得擁有《天》片達到的要求,大家應該重新看待免費電視頻道的存在。我們覺得免費電視頻道不只是娛樂消遣,說是社會承擔嗎?又太偉大,我們不是做時事節目,只是做一些高質素的戲劇。容許我囂張地說,我們看太多低質節目,如果大家覺得沒問題,我作為科班出身,看到一些觀衆很欣賞,卻看到更多觀衆在踐踏,我會感到很奇怪!」

如果把《天》片看成一場電視革命,那這場革命無疑是失敗的;敗因不在於該劇上下不夠努力,而是觀衆覺得根本無命可革。「支持我們的也有盲目的,但反對的意見很奇怪,他們用免費電視頻道的角度去看,這讓我感到很迷茫,大家怎麼走一步退兩步。長此下去,我跟阿戚也沒有能耐再拍出這樣的片。」

話不多的戚補充說:「今天觀衆包容度不夠,不肯接受新東西。他們甚至覺得每天工作那麼辛苦,回家還要動腦子?我就不信看完我們的片,會累倒在地!這片其實不難消化。何況我們有不同時段播放不同的片,不是所有都是《天與地》,我覺得不至於要關機不看吧!希望大家慢慢改變看劇的習慣。」

評論.專業

這個月《天與地》成了網上熱門關鍵字,足證該片輸了電視贏了網絡,然而其中很多批評意見,讓周頗不以為然。「網民其實是集體行為,比如當年給 Laughing哥上香,他們未必理解劇中的意義,因此不用認真看待。然而,一些文化評論人,就拿網民熱捧的金句來抽水,斷章取義,他們又真的了解劇集嗎?」

「他們總說保怡斬肉餅斬了兩分鐘,我聽完就想笑。哪有兩分鐘,從戲劇角度怎麼可能這樣處理?什麼很血腥、床戲很暴露。評論人其實是道聽途說,也許讓他們看完整套片再評論,那實在是太苛刻。正如一開始很多報章都說我們影射Beyond,娛樂記者居然來電詢問,我說哪有提到日本?」周哭笑不得地說。

文化評論應協助觀衆去分析或欣賞劇集,而不是一味找對錯、找出與之前作品的共通點,然後蓋上「抄橋」的印子。周在微博也批評部分同行的抽水行為,facebook也有電視台行家,表示看完《天劫餘生》沒理由再看老翻的《天》劇。可見,有些編劇、監製的水平已經逐漸觀衆化,想法如此貼近觀衆,也難怪出現慣性收視了。

其實,若論找錯處、找雷同,相信沒人比網民來得眼利和細心。那麼,就請戚和周示範如何解讀片中角色的互動和關係,文化評論人請豎起耳朵了。

周認為整套劇的靈魂在佘詩曼:「阿佘印象好深,三個男主角一開頭已經蓄勢待發,有很多發揮的機會,但她從開頭的低調,到她站起來,都處理得很內斂。從戲劇角度,她內斂的演出凝聚了整套戲的氣氛,作用很大。其實她從《金枝慾孽》已經有類似的演出,同樣起關鍵作用。」

戚最喜歡的角色是陳豪:「這個角色是反派,但他外型討好,不像大傻那樣惡形惡相,讓觀衆願意慢慢去了解他人性陰暗的一面。」寫劇本的周旭明更點出邵美琪的作用,她飾演年紀不輕卻充滿童真的人,「如果她的角色突出不來,陳豪也將變得失色。可惜觀衆早把她定性為做女強人、PTU,一些粗枝大葉的觀衆,更取笑Maggie是在扮後生,請稍稍留心,就可以看到精采的演出。」

「一般觀衆打開電視,為找自己想看的東西,當看到的並非自己想看,先不去了解那是什麼,就評價為負面。」其實這個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

▌周旭明火爆微博

關於觀衆——我從不責怪主流電視觀眾唾棄我寫的戲;我冷對某些同業的嘲弄目光..敬告各位,勿再做香港電視文化倒退的旗手,我相信通俗戲劇,也可以有要求的!

關於專欄作家——各位戲劇大師專欄作家們,又何需故作無奈實則面露不屑呢?並非只有你們才知this city is dying……

關於馬戲——因知娛記有斷章取義職業病,故容我在此才解釋我對「馬戲」所指:獅子經訓練故作兇猛令你以為馴獸師真個危險……場內觀眾自我感覺良好,一如罵我者;離場觀眾喊悶說假,一如撐我者,而我周旭明從不買票入場。

信報  撰文、攝影:吳雄
发表于 2011-12-21 05: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w_mag 于 2011-12-22 09:43 编辑

小評論: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6453&d=1651

在Dying的時代,為甚麼要用眼睇《天與地》



據說,《天與地》被喻為「Cult劇」。人吃人,cult。冇對白,也cult。在電視劇營造電影感,更cult。
甚麼是cult?好難試舉例說明之,但似乎對現代人來說,當遇上某事物是有異於平常見慣的,就是cult。
於是,《法證III》張可頤住家布置到成間夜總會咁,正常;《萬凰之王》出現一座CG紫禁城,也很正常。對比起來,《天與地》首集的陳豪家竟然是實景?cult!那場陳豪與邵美琪在八號風球的街道上享受打風的樂趣(而又沒有用上CG來處理),也cult!角色統統唔鍾意講嘢乜都收收埋埋擺喺心度,極 cult!
這類cult例可以無限地數落去。
《天與地》之所以被說成是「Cult劇」,主要還是跟近年黃金時間播出的劇集不同。但《天與地》真的cult嗎?
一齣有質素、尊重觀眾智慧的劇集,不是本應拍成這麼樣的嗎?
撰文:月巴氏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fatmoonba@yahoo.com.hk
駐報漫畫家:Cuson(http://weibo.com/cusonlo)

先旨聲明,我不是戚其義粉絲。
他主理的《金枝慾孽》我一集都冇完整睇過。那些《天地男兒》、《火舞黃沙》、《珠光寶氣》、《飛女正傳》等等等等,一樣,冇睇過就係冇睇過。所以,請信我,我絕不是因為這個監製的(亮麗或不亮麗)往績,今天才會去看《天與地》,而是因為,一場戲。
剛出席完陳豪婚宴的阿佘,據說飲大咗,伏在枱上沉沉地睡了。陳豪、林保怡和黃德斌先後來到,在已經感受不到半點所謂婚宴喜悅的空蕩蕩現場,摺起紙飛機來,紙飛機在阿佘頭頂或低飛或掠過,然後,她紮醒,崩潰地哭了起來。
沒有對白,那股谷了好久的成年人孤獨力量,卻爆了出來。在一切內心感受都需要對白旁白才能成功傳送給電視觀眾的年代,戚其義的天與地之間,寂靜,竟是最有力的對白。

不能齋聽的劇集……
TVB的劇已變得很能照顧忙碌觀眾的需要。
期間,你大可以洗碗、煮飯、上網、打機、去廁所或做任何事——只要你能夠空出一對耳,而距離又不太遠的話,便可以憑著聽對白而明晒劇裡的恩怨情仇了。
像《萬凰之王》結局篇那晚,我明明忙著打邊爐烚肥牛,但胡杏兒那充滿澎湃感情的唸對白方式,便讓我明白到她怎樣在宣萱勸服下,為了大清江山而去勸謀朝篡位的愛人陳山聰收手,到最後,又怎樣為了愛情而選擇了自殺——當然,我不會知道杏兒的確實自殺方法,但斷估,是用某種利物一嘢拮落自己身上的吧,因為我清楚聽到了一下拮嘢入肉的效果聲響……
《天與地》就太過不照顧觀眾了。
劇集播放時我絕對不能夠行開唔睇,不能單用雙耳去聽,因為劇中人都被設計成唔鍾意開口的,總把感受收埋喺內心的最深處,往往藉著行為和眼神表達出來,例如:陳豪把頭挨在枱上看著醉了的佘詩曼;患有眼疾的黃德斌合埋雙眼炒餸;林保怡剁幾分鐘肉餅似要剁到直至消失天與地……
但就是這麼一齣《天與地》,叫習慣了用耳去睇劇的我們,重新的,把雙眼張開。

演員的存在
變成只為了唸對白
近年(被認為)的成功劇集,都有著高潮迭起的情節。
怎樣展現那高潮迭起?每一節臨播廣告時,來一個小高潮,話俾心急觀眾知下一節會有料到;每一集臨播完來一個中高潮,等觀眾下一晚準時收看;大高潮則留在星期五那一集最後一節,要觀眾吊癮吊足周六日,到星期一乖乖的坐定定睇。
高潮迭起的情節,要靠高密度對白營造。於是,現在的劇集角色順理成章地,都好鍾意講嘢。演員主要作用就是去講對白——七情上面地講對白,遇上一些有望成為「金句」的對白,更加要落足力去講(就算明明得自己一個對住部電腦打字,都要運用感情豐富的腔調,把自己打的字講出來)。角色,是交代高潮迭起情節的載體,像《法證先鋒》那一整team法證人員和探員的存在,不過是作為交代案情的陳述者,至於性格個性,只是種方便陳述情節製造劇情衝突的添加劑。

怎麼樣的人,
才會做出怎麼樣的行為
當大部分劇集在建立情節,《天與地》卻在建立人物。
因為,行為是由人物做出來,而怎麼樣的人物,就會做出怎麼樣的行為來。當觀眾一早得悉人物的心態個性,便會明白他的行為,行為具備了合理性。
林保怡食齋不是為了健康,而是那永世難忘的一天那口塞在嘴裡的人肉,令他怕了肉,更怕的,是要面對昔日那個吃掉朋友的「我」。
只管在建立情節的劇集,人物是依附劇情而存在,他們之所以變化,純粹是因為劇情需要變化。
《天與地》的劇情也有變化(即使對很多久經訓練的視迷來說絕不算劇力萬鈞),卻是基於人物本身出現了變化。
一個年少無知時曾經坐擁夢想的青年,為生存可以吃掉朋友;一個投身工運的熱血人士,也可在明白人吃人世界運作的真實法則後,頃刻間變成一個賄選議員——而以上種種,統統是構成林保怡角色的基因。
是他也是你和我,組成一個人的基因是複雜的。

搖滾核心價值
其實,香港人是從不認真看待搖滾的。六十年代的Woodstock、七十年代的Punk浪潮,對我們,大概是來自另一個幾百光年以外行星的故事。
在香港,搖滾便是Mr.。
《天與地》令我最驚奇的,是居然夠膽用搖滾作為「background music」。
過去港劇對搖滾這回事,不是片面描述為青少年尋覓理想的純真行為,就是一種為反叛而反叛的激進行為,對於搖滾的核心價值,從來沒有掂過。
冇錯,歷史已經印證了N次,搖滾絕對不能改變世界,即使不少年輕的或曾經年輕的人,都曾被徹底地呃過。但搖滾還是有其作用——藉著音樂,叫還沒被社會擊倒的年輕人放膽,公然質疑眼前的世界。
當陳豪和林保怡吃過人肉,掙扎求存下成為大人後,他們已經不再相信(昔日那個相信)搖滾(的自己),對殘酷世界除了質疑,更重要的是摸熟規則,戮力地生存下去。
在《天與地》裡還相信搖滾的,是Joe Junior飾演的Dr. Dylan(我真心認為,這個名字是對搖滾詩人Bob Dylan的一個暗示和致敬)。
所以,Dr. Dylan才能心水清地、真誠地說出他對這個世界的諸種質疑,同時成就了近十年來出自劇集的、最具力量的對白。現代人只會信奉一種價值,而這種價值人云亦云,人人都在努力爭取成為同一個模樣的人。這是存在主義關注的其中一個地方(即使存在主義的盛行已是上世紀初的事),在龐大的權力架構之下,現代人沒有了獨特性,任何人都可以被另一個人代替。

與角色呼吸
同一個時代的空氣
道聽塗說,《天與地》因為很多原因變成擺足兩年的倉底劇。
當日那一名勒令收埋《天與地》的高層(如果有的話),真的想向你講句:多謝。因為你的一個(基於唔知甚麼原因所作的)決定,令這個港劇近乎已經與時代脫了節的時代,至少還有一齣《天與地》——當然,撇除古裝劇不計,時裝劇裡角色的穿著都是走在時代尖啄的,還大量使用最新的科技產品,一點都不跟時代脫節,只是他們似乎都活在一個異世界,或一個平衡世界——查案式劇集的人只會犯案和查案,家族恩怨式劇集的人只會爭產和你我互鬧互摑,時代?跟他們完全無關。
但回看七、八十年代的時裝劇,卻是在回應時代,所以有血有肉,角色是真實的,你會感到裡頭的角色真的存在,跟你呼吸著同一個世代的空氣,而不只是個生安白造出來的假人。(像《變色龍》便是邊播邊拍,方便把現實的事件放進去劇集裡。)
Dr. Dylan便給予了我這份感覺。編劇為Dr. Dylan安排的那段對白,大概是在回應兩年或很早之前的香港。兩年後劇集重見天日了,離奇和悲哀的是,那段對白在今時今日竟然依然適用,而且隨時更加適用。
香港的電視觀眾曾經是有智慧的,但不知道甚麼原因,他們被訓練得蠢了。
香港的電視從業員也曾經有智慧,但不知道甚麼原因,他們都被搞蠢晒了。
電視劇是一場娛樂,不一定需要「文以載道」(與其看擺到明「文以載道」的劇集,我寧願睇/聽多十次《萬凰之王》好了),但娛樂也不一定純粹為求笑一餐,偏偏現在大部分劇集看在很多人眼裡都變成一齣笑片(近年讓我笑得最勁的是《富貴門》結局篇),well,這是觀眾太渣還是劇集製作人更渣?都唔知咯。
《天與地》絕不是一齣革命Cult劇。她的存在只是讓我們醒番起:劇集,本該如此。
发表于 2011-12-21 07: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詳盡…謝謝
发表于 2011-12-21 09: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跟艺术,粥粥跟7先生应该要拿个平衡点才对。
发表于 2011-12-21 12: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與地》就太過不照顧觀眾了。
劇集播放時我絕對不能夠行開唔睇,不能單用雙耳去聽,因為劇中人都被設計成唔鍾意開口的,總把感受收埋喺內心的最深處,往往藉著行為和眼神表達出來,例如:陳豪把頭挨在枱上看著醉了的佘詩曼;患有眼疾的黃德斌合埋雙眼炒餸;林保怡剁幾分鐘肉餅似要剁到直至消失天與地……
但就是這麼一齣《天與地》,叫習慣了用耳去睇劇的我們,重新的,把雙眼張開。

同意同意同意...
发表于 2011-12-21 1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與地》真的是一部好好的戲,無論是故事、拍攝手法、還是演員!是一部能夠讓人思考、反省的劇!總覺得好的作品就是應該令人思考的,而不是看過就算了的!現在的人接受的快餐文化實在太多了,什麼都要求快,各種的壓力使得人們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好好靜下來欣賞和思考一些東西,久而久之,就從沒有時間欣賞變得不願意浪費時間欣賞了,這個確實是個悲哀。。。
发表于 2011-12-21 23: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先生為Maggie說公道話。
《天與地》拍得用心,演員出色,比《萬凰之王》這部爛劇好得多了。香港觀眾的欣賞水平......無語。
发表于 2011-12-22 0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第128樓的文章沒完整轉發。現在OK了。
发表于 2011-12-22 10: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收視差是正常的,因爲它放棄了香港電視觀衆最大股東:C9. C9就是:女性,年齡15-75,無分學歷,無分事業,金錢$-$$ ,多數已婚,無習慣看故事大綱,更別説去了解角色設計。
她們很難在《天》裏得到共鳴。劇裏那位女角能讓C9想象為自己? 每女角都有她們的缺點:活在過去,醉貓,小白,霸道惡死,小三,分外情,等等。 那位男人值得欣賞?看到的只是3個半老男人所謂的浪漫。難了解他們各自有老婆爲何還死死喜歡同一個女人。 當然,更不讓她們身邊男人上身Ronnie,黑仔,鼓佬,追求這類男人腦力的浪漫。 所以,失去收視是正常的。
同樣這個男人的浪漫道理,迎來本少看香港電視劇的觀衆。他們是:男性,年齡15-55,無分學歷,金錢$-$$ . 他們很易想象自己是劇裏的男主角,尤其是黑仔(有錢,有事業,有老婆,有情婦,18年來很專心愛一個女人,能彈guitar)。呵。。。呵。。。,連監製都說最想要當黑仔。他們都崇拜3位男主角,和他們的浪漫世界,忘了吃過人的事實。可是,這批新來的觀衆縱比離去的觀衆多。因此,失去收視是正常的。
無論哪類觀衆,一般都難了解編劇的metaphore. 他想說:Yan = 家明 = 理想。而社會的種種事影響了人對少年時擁有的理想。這題材,早已放棄商業算盤了。
製作方面呢,若你看過戚監製近5年的作品,不會覺得奇妙或難名。他真的很用心,作品比一般tbb劇好很多。要知道,tbb製作費很低的。所以別拿它跟韓劇,日劇,大陸劇比。更別説美劇。
《天》,比起這20年來tbb劇,很另類,很不顧大數觀衆。作爲上市公司,tbb選這非旺季檔期播放《天》,沒錯。它能拍完,播出,不知珍姐出了多少力,argue了多久。
另類劇集有了。香港需要的,只是更多電視台,來侍候讓不同觀衆的喜好。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琪迹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美丽琪迹-邵美琪国际影迷联盟 ( 10014773 )

GMT+8, 2025-4-30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