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5 2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人妻子-------方逸华 45岁邂逅南洋当红歌星。红颜知己为辅佐事业,放弃名利得力相伴40载 1952 年,邵逸夫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出现了。那天夜晚,他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一首《花月佳期》。”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他挥手招来侍者问道:“这位方小姐好像在哪里听说过牽”侍者说:“方小姐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她的母亲就是20年前上海‘舞国红星’方文霞。”邵逸夫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一会儿,方逸华微笑着来到邵逸夫面前,彬彬有礼地说:“邵先生您好,我在上海时就看您拍的电影,也听长辈们讲过您的许多故事。”演唱结束后,受邵逸夫之邀,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两人来到一间环境清静的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那一席长谈,邵逸夫惊喜地发现方逸华不仅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而且竟还懂得许多业务经营管理上的事,于是力邀她加盟邵氏公司。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果然方逸华没有让邵逸夫失望。自从进入邵氏公司之后,她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很快便成了邵逸夫在事业上的智囊与最得力的助手。虽然邵逸夫坐拥的王国中不乏出众的红粉佳人,但真正能让邵逸夫将公、私事都放心交代的,却只有方逸华一人。在方逸华的苦心经营下,邵氏影业一次次从低谷中走出。邵逸夫的许多决定都由方逸华全权负责,使人不得不以“老板娘”的眼光看待她。有一次,方逸华代表邵逸夫参加一场名画拍卖会。会中,一幅由旅美画家陈逸飞所画的《夜宴》是拍卖会的热门作品,由港币400万开始喊价,共有6位人士角逐,方逸华也在其中。最后只剩方逸华和一名台湾商人竞标,对方喊出港币160万,这时方逸华正准备继续喊价时,同行的人劝她放弃,认为老板邵逸夫对于这样一幅画花费重金恐怕会不高兴,但方逸华还是果断地叫价180万港币并成交。果然,当邵逸夫手捧那幅《夜宴》时十分高兴,还夸奖方逸华眼光独到、办事能力强,接着就把画挂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正当邵氏影业全盛之时,电影受到电视的挑战和威胁。这时方逸华又独具慧眼,建议邵逸夫花了一大笔钱去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结果一举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8年5月6日,89岁的邵逸夫与62岁的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婚礼后有人问邵逸夫,两人的婚事对方逸华来说是否一件好事邵逸夫毫不含糊地高声说:“当然是好事啦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这种保障幸福的说法,听来与金钱有关,但方逸华却澄清说:“我和老板结婚,不是为了他的钱,因为我们将所有的钱都捐去基金会了。”事实上,1937年成立的邵氏基金会,股权由两间公司持有。基金会只持有电视广播公司约5.4%的股权,其他权益则由邵逸夫其他公司持有,也就是说,即使“六叔”先走一步,方逸华完全可顺理成章地获得至少一半的邵逸夫的资产。方逸华一直是“六叔”工作上的左右手,至今相交47年。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除了生活起居不变外,做了邵夫人的方逸华在邵氏的地位,也没有丝毫改变。她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93岁高龄的邵逸夫依然老当益壮,没有丝毫的退休之意。 |
|